赤峰市松山区:果蔬产业绿意浓 乡村振兴展新姿
赤峰市松山区:果蔬产业绿意浓 乡村振兴展新姿
赤峰市松山区:果蔬产业绿意浓 乡村振兴展新姿一串串葡萄圆润饱满、果香四溢;一簇簇樱桃缀满枝头、色泽鲜红;一个个西红柿(xīhóngshì)沙瓤多汁、酸甜(suāntián)可口……初夏(chūxià)时节,行走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设施大棚里瓜果蔬菜长势喜人(zhǎngshìxǐrén),处处是果蔬产业蓬勃兴旺的美丽“丰”景。
近年来,松山区积极调整(tiáozhěng)农业(nóngyè)产业结构,把发展以果蔬产业为(wèi)主的设施农业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,通过农旅融合、科技赋能、打造品牌等举措,让群众端上“致富碗”,吃上“产业饭”,走上“小康路(lù)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走进穆家营子(yíngzi)镇北洼子(wāzi)村,经营着樱桃大棚的种植户董玉霞忙得不可开交。大棚里,一簇簇美早樱桃压弯了枝头,游客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。“现在既搞种植又做采摘(cǎizhāi),收入比单纯卖果高出一倍(yíbèi)多。”董玉霞高兴地算着经济账。
农旅融则活力(huólì)足。樱桃种植与休闲采摘相结合的(de)发展模式,不仅推动果蔬产业发展,还吸引了大批市区游客,带动乡村旅游业繁荣发展。正在采摘的张先生表示:“现摘现吃的体验(tǐyàn),让孩子认识了农作物(nóngzuòwù)生长过程,比逛商场有意思多了。”
此外,穆家营子镇通过配套大棚智能防虫、环境监测等数字化设备,积极打造“科技(kējì)范”十足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。北洼子村村民自豪地介绍:“自从(zìcóng)镇里实施(shíshī)老旧棚体改造工程后,我们种植西红柿更省时省力了,成本(chéngběn)更低了,西红柿的亩均效益也提升了,纯收入提高了不少。”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了“数字翅膀”。现在以新(yǐxīn)技术赋能产业(chǎnyè)发展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(zēngshōu)的场景随处可见,一座座充满希望的大棚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美早樱桃压弯枝头(zhītóu)(谢静宜 摄)
在松山区,番茄(fānqié)可谓是果蔬界的“明星”。为打响松山番茄品牌(pǐnpái),松山区依托从引种(yǐnzhǒng)、试验、育苗(yùmiáo)、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经营模式培育核心品牌。松山番茄被认证为名特优新产品,大庙镇赤峰绿苑种植专业合作社“春志”番茄,不仅入选了2024—2026年内蒙古农牧业品牌名录,还携着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”的地理基因,借助电商直播跃上(yuèshàng)了各地(gèdì)食客的餐桌,实现了用品牌效应“蔬”写增收致富的新篇章。下一步(yībù),松山区将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认证基地、注册品牌,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。
截至(jiézhì)目前,松山区设施(shèshī)农业已发展48.9万亩,覆盖14个乡镇、114个行政村。年产各类果蔬120万吨,年产值54亿元(yìyuán),设施农业种植户已发展至2.6万户(wànhù),11.2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。
筑好“产业路”,拓宽“致富路”。下一步(yībù),松山区(sōngshānqū)将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依托园区创建松山区农业科技示范园、公主岭等一批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园区。同时,加大科技配套,发展先进节水灌溉技术,推广(tuīguǎng)优型棚室结构和集约化(jíyuēhuà)育苗、标准化栽培等技术,提升建设质量,推进全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。如今,松山区果蔬产业的“棚”勃(bó)发展,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,让农田四季生金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绿色引擎。(谢静宜 郑文艳(zhèngwényàn))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授权(shòuquán)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一串串葡萄圆润饱满、果香四溢;一簇簇樱桃缀满枝头、色泽鲜红;一个个西红柿(xīhóngshì)沙瓤多汁、酸甜(suāntián)可口……初夏(chūxià)时节,行走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设施大棚里瓜果蔬菜长势喜人(zhǎngshìxǐrén),处处是果蔬产业蓬勃兴旺的美丽“丰”景。
近年来,松山区积极调整(tiáozhěng)农业(nóngyè)产业结构,把发展以果蔬产业为(wèi)主的设施农业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,通过农旅融合、科技赋能、打造品牌等举措,让群众端上“致富碗”,吃上“产业饭”,走上“小康路(lù)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。
走进穆家营子(yíngzi)镇北洼子(wāzi)村,经营着樱桃大棚的种植户董玉霞忙得不可开交。大棚里,一簇簇美早樱桃压弯了枝头,游客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。“现在既搞种植又做采摘(cǎizhāi),收入比单纯卖果高出一倍(yíbèi)多。”董玉霞高兴地算着经济账。
农旅融则活力(huólì)足。樱桃种植与休闲采摘相结合的(de)发展模式,不仅推动果蔬产业发展,还吸引了大批市区游客,带动乡村旅游业繁荣发展。正在采摘的张先生表示:“现摘现吃的体验(tǐyàn),让孩子认识了农作物(nóngzuòwù)生长过程,比逛商场有意思多了。”
此外,穆家营子镇通过配套大棚智能防虫、环境监测等数字化设备,积极打造“科技(kējì)范”十足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。北洼子村村民自豪地介绍:“自从(zìcóng)镇里实施(shíshī)老旧棚体改造工程后,我们种植西红柿更省时省力了,成本(chéngběn)更低了,西红柿的亩均效益也提升了,纯收入提高了不少。”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了“数字翅膀”。现在以新(yǐxīn)技术赋能产业(chǎnyè)发展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(zēngshōu)的场景随处可见,一座座充满希望的大棚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美早樱桃压弯枝头(zhītóu)(谢静宜 摄)
在松山区,番茄(fānqié)可谓是果蔬界的“明星”。为打响松山番茄品牌(pǐnpái),松山区依托从引种(yǐnzhǒng)、试验、育苗(yùmiáo)、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经营模式培育核心品牌。松山番茄被认证为名特优新产品,大庙镇赤峰绿苑种植专业合作社“春志”番茄,不仅入选了2024—2026年内蒙古农牧业品牌名录,还携着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”的地理基因,借助电商直播跃上(yuèshàng)了各地(gèdì)食客的餐桌,实现了用品牌效应“蔬”写增收致富的新篇章。下一步(yībù),松山区将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认证基地、注册品牌,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。
截至(jiézhì)目前,松山区设施(shèshī)农业已发展48.9万亩,覆盖14个乡镇、114个行政村。年产各类果蔬120万吨,年产值54亿元(yìyuán),设施农业种植户已发展至2.6万户(wànhù),11.2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。
筑好“产业路”,拓宽“致富路”。下一步(yībù),松山区(sōngshānqū)将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依托园区创建松山区农业科技示范园、公主岭等一批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园区。同时,加大科技配套,发展先进节水灌溉技术,推广(tuīguǎng)优型棚室结构和集约化(jíyuēhuà)育苗、标准化栽培等技术,提升建设质量,推进全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。如今,松山区果蔬产业的“棚”勃(bó)发展,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,让农田四季生金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绿色引擎。(谢静宜 郑文艳(zhèngwényàn))
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(suǒyǒu),未经授权(shòuquán)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